今天,大學路小編為大家?guī)砹税不諏徲媽W專科學校排名 安徽哪所大學的會計專業(yè)比較好?,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和家長,一起來看看吧!
中國最好的??茖W校有哪些
1、天津職業(yè)大學
天津職業(yè)大學,坐落于天津市,學校是天津市屬的一所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,入選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(yè)建設(shè)計劃,是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(yè)院校、現(xiàn)代學徒制試點單位。
天津職業(yè)大學始建于1978年,前身為南開大學第二分校、天津大學化工分校,1982年改建為天津職業(yè)大學;2006年被教育部確定為首批28所“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(yè)院校建設(shè)計劃”立項建設(shè)單位之一。
2、邢臺職業(yè)技術(shù)學院
邢臺職業(yè)技術(shù)學院(XingtaiPolytechnicCollege),是一所省屬全日制公立普通高校,也是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之一。
學院位于五朝古都:邢臺市,于1979年建校,原名中國人民*軍需工業(yè)學院,從屬于中國人民*總后勤部,1997年更名為邢臺職業(yè)技術(shù)學院,是國家第一所正式以“職業(yè)技術(shù)學院”命名的院校。
3、山西財政稅務??茖W校
山西省財政稅務??茖W校(Shanxi Finance & Taxation College)是華北地區(qū)唯一一所培養(yǎng)高級應用型財經(jīng)管理人才的日制高等專科學校,學校為首批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(yè)院校之一,是財政部干部定點培訓基地、全國財會類師資培訓基地、山西省國稅系統(tǒng)干部定點培訓基地、山西省地稅系統(tǒng)干部定點培訓基地等。
4、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
遼寧省交通高等??茖W校坐落于歷史文化名城沈陽,是為新中國交通建設(shè)而設(shè)立的第一所專門學校,入選國家建設(shè)行業(yè)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(yǎng)培訓工程。
全國首批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(yè)襲薯斗院校、第二批國家現(xiàn)代學徒制試點單位、國家職業(yè)教育師資培訓基地、國家汽車檢測維修類技能手困型緊缺人才培養(yǎng)培訓基地、國家建設(shè)類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(yǎng)培訓基地、全國交通運輸行業(yè)繼續(xù)教育培訓示范基地、遼寧省道路與橋梁工程技術(shù)實訓培訓基地。
是全國高職教育道橋?qū)I(yè)資源開發(fā)牽頭單位、全國職業(yè)教育地下與隧道工程技術(shù)專業(yè)教學資源庫建設(shè)牽頭院校、遼寧省交通運輸業(yè)校企聯(lián)盟牽頭單位、遼寧省汽車職教集團建設(shè)牽頭單位。
5、黑龍江建筑職業(yè)技術(shù)學院
黑龍江建筑職業(yè)技術(shù)學院,位于北方名城哈爾濱市,是1998年經(jīng)國家教育部批準設(shè)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,是黑龍江省第一所獨立設(shè)置的高職院校,是國家首批28所示范性高等職業(yè)院校重點建設(shè)單位之一,是教育部、建設(shè)部確定的國家建設(shè)類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(yǎng)試點高校,CDIO工程教育聯(lián)盟成員單位。
學院始建于1948年。原名是哈爾濱技術(shù)專門學校;1962年2月,更名為黑龍江省建筑工程學校;1998年3月,與原省建筑職工大學合并,經(jīng)國家教育部批準升格為全日制普通高等拍磨職業(yè)院校;2000年—2003年先后與黑龍江省建筑材料工業(yè)學校、黑龍江省紡織工業(yè)學校合并。2016年8月,入選第二批國家現(xiàn)代學徒制試點單位。
從古至今姓潘的名人有哪些
潘安 潘長江 潘陽 潘霜霜 潘瑋柏 潘曉婷 潘辰
潘氏名人在我國歷史上,潘姓名人輩出。
見于史籍,最早的潘姓人物是春秋時楚國太師潘崇,其世代為當朝有勢力的家族。
西晉時有文學家潘岳,曾任河陽令、著作郎,給事黃門侍郎等職,以其文字才華及“美姿容”而著名。在文學方面他長于詩賦,文詞華靡,為當時*詩風的代表人物,與陸機齊名,其《悼亡詩》為世傳誦。
宋代有大將潘美,為趙匡胤手下重要軍事將領(lǐng),屢立戰(zhàn)功,累官至忠武軍節(jié)度使,封代國公。
明代有著名水利家潘季馴,他自嘉靖末到萬歷間,四任總理河道,先后達二十七年。他治黃方法是:筑堤防溢,建壩減水,以堤束水,以水攻沙,河行舊道,反對改流,講究修防,借黃(黃河)通運(運河)。他著書多部,甚有影響。
清朝有學者潘來,博涉經(jīng)史及歷算聲韻之學,曾參與纂修《明史》。
現(xiàn)代人潘天壽,杰出的畫家、美術(shù)教育家,平生積極從事藝術(shù)創(chuàng)作和藝術(shù)教育工作,為繼承和發(fā)展我國傳統(tǒng)繪畫藝術(shù),為培養(yǎng)美術(shù)人才等作出了可貴的貢獻。他精于寫意花鳥和山水,筆墨有金石味,樸厚勁挺,氣勢雄闊,融詩、書、畫、印于一體,形成自己的特色。
.cn/clan*an.php?type=famous&fid=cNePrZF748qYbper
潘佺
〔清〕清初人。工細花鳥,得宋人法?!稓v代畫史匯傳補編》
潘大臨
〔約公元一O九O年前后在世〕黃岡(書錄解題作齊安)人。生卒年均不詳,約宋哲宗元佑中前后在世。善詩文,又工書。為人風度恬適,殊有塵外之韻,曾同黃庭堅、蘇軾、張耒諸人游。家貧甚。謝逸當以書問;有無新作?他答書道:“秋來景物,件件是佳句,恨為俗氣所蔽殺。昨日清臥,聞覺林風雨聲,欣然起,題其壁曰:‘滿城風雨近重陽。’忽催租人至,遂敗興,止此一句奉寄。”大臨自云詩法老杜,其寶不甚相似,僅得句法于蘇軾耳。著有柯山集二卷,《文獻通考》傳于世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潘大同
〔清〕(一八二二至一八六二)字吉人,秀水(今浙江嘉興)人。楷長子。廩膳生。善畫蘆雁,學邊壽民。卒年四十一。《藝林悼友錄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潘大琨
〔清〕字梧莊,江蘇宜興人。官縣丞。吳岫弟子。工寫生。《清朝書畫家年錄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潘德輿
〔清〕(公元一七八五年至一八三九年)字彥輔,一字四農(nóng),江蘇山陽人。生于清高宗乾隆五十年,卒于宣宗道光十九年,年五十五歲。性至孝,博學工文詞。阮元為漕運總督,招之,力辭不往。繼游京師,與郭儀霄、張際亮、張履、湯鵬等友善,互相研討。道光八年(公元一八二八年)舉人。十五年,任安徽知縣。末幾,卒。德輿文入幽出顯,沈痛吐露,詩復精深奧博,耐人尋味。所著有《養(yǎng)一齋詩文集》二十六卷,《剳記》九卷,詩余三卷,詩話十三卷,均《清史列傳》并行于世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潘丁丁
〔現(xiàn)代〕一九三六年生。北京人。擅水粉畫。*軍區(qū)某部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潘定瀾
〔清〕字柳塘,廣東長寧人。歲貢生。工詩,善米芾書,尤長于畫。兼工山水、人物,所繪北游圖,風帽雪衣,倚裝獨立,慨然有澄清之志。尤以桃花一幀最工。陽春譚敬昭題其春園讀畫圖,亦有兼長三絕之目?!镀呤宀萏梦纳住⒙犜茦窃娾n、夢香居詩三集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潘東
〔清〕江蘇昆山人。澄(?至一六五五)子。澄善詩畫,為“玉山高隱”十三人之一。東承家學。畫筆高古,不入時蹊?!端嚵衷驴⒗バ潞现尽?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潘恩
〔明〕(約公元一五三六年前后在世)字子仁,上海人。生卒年均不詳,約明世宗嘉靖十五年前后在世,年八十七歲。六歲能辨四聲。嘉靖二年(公元一五二三年)進士。歷為山東副使。因事忤旨,謫河源典史。四遷為江西副使,進浙江左參政,御倭有功。尋以右副都御史巡撫河南,劾徽王載論,伊王典瑛貪虐驕橫,聲名大著。后以左都御史致仕。卒,謚恭定。恩所著詩賦策表贊銘祭文等篇,今有笠江集十二卷,《四庫總目》行于世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潘坊
〔公元一二O四年至一二四六年〕初名筠,字庭堅,福州閩人。(一作富沙人)生于宋寧宗嘉泰四年,卒于理宗淳佑六年,年四十三歲。端平二年(公元一二三五年)進士。歷太學正,通判潭州,因日食上憶丞相游似。似心善其言,將用之,適坊已卒。初,坊在閩司帥府機宜文字,日醉騎黃牛,歌離騷于市。嘗約同舍置酒瀑布前,行令曰:“有能以瀑泉東灌頂而吟不絕口者,眾拜之”。坊被酒豪甚,脫巾髽髻裸立流泉之沖,高唱滄浪歌。及歸,乃臥病不起。坊工詩詞,有紫巖集《絕妙好詞箋》行世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潘封
〔清〕字小桐,浙江新昌人。西鳳子。亦善制竹印,能傅家學?!讹w鴻堂印人傳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潘高
〔清〕(約公元一七二二年前后在世)字孟升,江蘇金壇人。生卒年均不詳,約清圣祖康熙末前后在世。家貧工詩,五言素娥章、柳。陳維崧嘗寫其詩寄王士禎,士禎稱其“*古澹,王庭相頡頏”,以是有名于時。應督學試,列下等,怡然自得。金陵詩社賦《秦淮曉渡》詩,諸名流咸集,高曰:“我年老才盡,止絕句二十字。”其詩云:“潮長波平岸,烏曬月過街,一聲孤擢響,殘夢落清淮?!北娨娭?,捷為擱筆。子玢亦工詩,著有《雙清集》及《句溪集》,(均清史列傳)并行于世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潘圭
〔清〕字鎮(zhèn)卿,丹徒(今江蘇鎮(zhèn)江)人。恭壽侄,思牧子。工山水,惟師米友仁,能續(xù)家法?!稉P州畫苑錄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潘果
〔清〕(約公元一七三六年前后在世)字師仲,江南無錫人。生卒年均不詳,約清高宗乾隆初前后在世。工詩,雍正元年(公元一七二三年)進士。官辰州同知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潘鶴
〔現(xiàn)代〕一九二五年生。廣東南海人。擅雕塑。
廣州美術(shù)學院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潘鴻海
〔現(xiàn)代〕一九四二年生。上海人。擅油畫。浙江人民美術(shù)出版社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潘厚
〔近現(xiàn)代〕(一九O四至一九四三)字博山。善畫山水、花卉。一九三五年作殘月半橋霜圖,一九四三年作歲朝清供圖。卒年四十?!睹髑瀹嬙烦郀└睫锯诌z墨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潘煥龍
〔清〕(約公元一八三六年前后在世)字臥園,湖北羅田人。生卒年均不詳,約清宣宗道光中前后在世,年七十三歲。道光五年(公元一八二五年)舉人。敦品勵學,尤工于詩。游京師,與曾燠、陳沆、黃爵滋相切劘,所詣益進。嘗賦《七白松歌》,蒼郁古厚,一時傳誦都下。歷官河南洧川、商邱及山東鄒平知縣。所至有循聲。暇則與邑人士酧酒論文為樂,乞養(yǎng)歸。煥龍著有《四梅花屋詩鈔》十三卷,《臥園詩話》十卷,及《泰山游記》、《讀書日記》,均《清史列傳》并行于世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潘徽
〔公元?年至約六二二年〕字伯彥,吳郡人。生年不詳,約卒于隋煬帝大業(yè)九年。性聰敏,少受禮、詩、書,講老、莊,并通大義,尤精三史,善屬文,能持論。仕陳為客館令。陳亡,為州博士。奉孝王俊聞其名,召為學士。嘗于馬上為述思賦,行一驛面成??∽?,晉王廣引為揚州學士。及煬帝立,為京兆郡博士。與楊玄感兄弟友善。玄感敗,出為威定縣主簿。意甚不平,行至隴西,發(fā)病卒?;赵罘钚⑼趺鼮槿f字文;并撰集字書,名曰韻纂,凡三十卷,自作序。居江都時,又奉晉王令,與諸儒撰江都集禮,凡一百二十卷,并奉令作序。復助楊素撰魏書,因素卒而止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潘吉
〔明〕見沈洪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潘吉茲
〔近現(xiàn)代〕一九一九年生。浙江武義人。擅國畫。北京畫院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潘季馴
〔明〕(公元一五二一年至一五九五年)字時良,號印川,烏程人。生于明武宗正德十六年,卒于神宗萬歷二十三年,年七十五歲。嘉靖二十九年(公元一五五O年)進士。官御史,巡按廣東,行均平里甲法,人民稱便。累遷工部尚書,右都御史。前后四奉治河命,在工二十七年,習知地形險易,增筑設(shè)防,置官建閘,功績最著。乞休歸,卒。季馴著有《留余堂集》四卷,及《河防一覽》、《河防管見》、《兩河經(jīng)略》等,《四庫總目》并行于世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潘佳晴
〔清〕字快雪,松江(今屬上海市)人,寓秀水金明寺三十年,卒于僧舍。詩學李商隱,書蒼秀得蘇、米法?!缎闼h志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潘家峻
〔現(xiàn)代〕一九四七年生。廣東南海人。擅油畫。湖南衡陽某部隊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潘江
〔清〕字樂湖,廣東南海人。山水秀潤,所居南雪草堂,多鑒藏前人書、畫、金石、彝鼎,好與高人逸士游住山水。畫學惲、王,晚宗沈周,氣蒼骨重。謝蘭生題其畫冊云:“樂翁畫泛涉諸家,此冊前十葉摹惲正叔上,與前骨格又別穎。翁專習繪事,凡一軸成不取自是,有指摘者,應時改定?!薄冻P市数S書畫題跋、劍光樓筆記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潘君仲
〔清〕云間(今上海市松江)人。能以紙制奕子,狀如滇式,色瑩亦然,且敲之有聲。其為五瓣梅花香盒,蒙之以錦,不可覓其聯(lián)縫之跡。皆奇技也?!堕}小紀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潘俊
〔清〕字逸伯,浙江余姚人。工篆刻,得趙之琛衣缽正傳,所作酷肖,不差累黍,與笪曉山交最深,曉山印多出其手?!稄V印人傳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潘俊麟
〔清〕上海人,承湛子。精鑒別,亦能畫?!逗I夏帧?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潘可藻
〔清〕字賓文,號懶庵,浙江景寧人。康熙五十年(一七一一)歲貢生,少負奇氣,淹通典籍,工繪事。有懶庵集。《清畫家詩史、景寧縣志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潘坤
〔清〕字壽石,號壽卿,錢塘(今杭州)人。工八分書,善人物、花鳥,工致秀麗?!懂媯骶庬崱?
/blog/static/516144972010101764441405/
潘姓的起源?
潘姓起源及簡介
潘姓起源
出自姬姓,是黃帝的后代。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畢公高在西周初年被封在畢,建立畢國。畢公高封其子季孫于潘,附庸于畢國。其地在今陜西省北部,子孫以封邑命氏?;蜓耘藝怀鶞?,亡國后的潘國人就有用國名作為姓氏的,從此改姓潘。
出自羋[mǐ]姓,是春秋時楚國公族的后代。見于家傳者始祖為潘崇。潘崇官拜楚穆王太師?!锻ㄖ臼献迓匀罚骸芭耸?,羋姓,楚之公族,以字為氏。潘崇之先,未詳其始,或言畢公高之子季孫食采于潘,謬矣。潘岳家風詩自可簡山塌見。晉亦有潘父,恐自楚往也。漢有潘瑾,后漢有潘勉?!?
出自北方鮮卑族。據(jù)《魏書.官氏志》所載,南北朝時,北魏有代北復姓“拔略羅氏”隨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后,定居中原,代為漢姓“潘”氏。
清康熙年間,臺灣高山族相繼歸順,被賜姓潘。分別發(fā)源于南方和北方的兩支潘氏,姓源雖然看起來有所不同,但認真推溯起來,根本都是黃帝軒轅氏的后代。因為,周文王固然是黃帝的姬姓嫡裔,而楚國所出的羋姓則是傳自黃帝之孫顓頊。在血統(tǒng)方面實際上同出一源,沒有太大的分別。
潘姓郡望堂號 堂號
黃門堂:西晉潘岳曾任河陽令、著作郎、給事黃門侍郎等職,故以唯答其黃門侍郎之職稱為堂號,又因其為滎陽中牟(今屬河南)人,也稱為滎陽堂。
郡望
廣宗郡:東漢永元五年(93年)置縣,治所在今河北威縣東。隋仁壽元年(601年)避太子廣諱,改名宗城。十六國后趙為建興郡治;北魏為廣宗郡治。此支潘氏,出自潘勖之后,其開基始祖為晉代廣宗太守潘才。
河南郡:漢高帝二年(205年)改秦三川郡治。此支潘氏,多出自鮮卑破多羅氏之后,其開基始祖為潘威。
滎陽郡:三國魏正始三年(242年)始置郡。此支潘氏為漢獻帝時尚書左丞潘勖之族所在。
豫章郡:楚漢之際始置郡。此支潘氏為潘崇之后。
潘姓家乘譜牒 暫無! 潘姓遷徙分布 遷徙分布
潘姓早期在河南發(fā)展,唐代擴展到河北、陜西等地。第一次進入廣東是在西晉年間,后又發(fā)展到湖北、江蘇、浙江。第一次進入福建是在唐代(現(xiàn)福建省惠安縣螺陽鎮(zhèn)盤龍村涂樓自然村,全村共有100余口人,均為姓潘),后又遷居廣東、云南.四川也有一支,清康熙年間,潘姓第一次移居臺灣。由于《史記》載有潘崇的事跡,故潘氏大多以潘崇為始祖。潘崇之子潘尪[wāng]為楚大夫;孫子潘黨,繼為大夫。 潘姓歷史名人 歷史名人
潘崇。春秋楚成王時太師,助楚穆王繼位有功,被穆王封為太師,兼掌上環(huán)列之尹。
潘岳(247-300):西晉文學家,字安仁,滎陽中牟(今屬河南)人。以文學才華及“美姿容”而著名。在文學方面,長于詩賦,文辭華靡,與陸機齊名,世稱“潘陸”,并有成語“潘江陸?!笨勺C。其《閑居賦》《悼亡詩》為世傳頌,明人輯有《潘黃門集》。亦稱為潘河陽、潘安?!懊脖扰税病?,是大家都懂得應用的一句話,用來形容姿容美好的男子。這位潘安,就是晉代的大才子潘岳。
潘尼(約250-311):西晉文學家,字正叔,滎陽中牟(今屬河南)人,官至太常卿。與叔父潘岳以文學齊名,世稱“兩潘”。明人輯有《潘太常集》。
潘美(925-991):北宋檢校太師、忠武軍節(jié)度使,字仲詢,大名(今屬河北)人。宋初,從太祖平定叛臣李重進,率軍滅南漢、南唐、北漢,其功居多。雍熙三年(986)北伐,“美獨拔寰、朔、云、應等州”,因攻遼時指揮失當,致名將楊業(yè)被俘絕食而死。旋以業(yè)妻折太君劾,削秩三等。后加至同平章事(宰相)。卒年六十七,贈中書令,謚武惠。真宗咸平(999)二年,配饗太宗廟庭,追封鄭王。
潘騫:為震公次子,即潘美之弟,字國英。其從兄征伐,屢建大功,在開寶年間,被封為武威將軍節(jié)度使,鎮(zhèn)守江西九江,深受百姓擁戴。宋咸平二年被追封為晉平王。其立兄潘美之幼子惟文為嗣。(騫公40世孫潘朝法敬書)
潘大臨宋代詩人,字邠老,黃崗人。與弟大觀皆以詩名。從蘇軾、黃庭堅、張耒游,雅所推重,有《柯山集》。
潘閬(?-1009):宋詩人,字夢空,號逍遙子,大名(今屬河北)人,官至滁州參軍。詩風清淺而少雕琢,以五律居多,著有《逍遙集》。
潘翼宋代學乾,字雄飛,青田人。貫穿諸子百家,著九域賦、工古文,邑人登科者多出其門。王十朋自少從游,每嘆不能竟其學。
潘季訓(1521-1595)明代水利家,字時良,號印川,烏程(今浙江湖州)人。曾以御史巡按廣東,行均平里甲法。并曾四任總理河道,總結(jié)出一套治黃方法。有《兩河管見》、《宸斷大工錄》、攔圓《河防一覽》等。
潘平格(1610-1677):明清之際思想家,字用微,浙江慈溪人。強調(diào)在日用實際上去求真理,提出“渾然一體”、“見在真心”的理論。著有《求仁錄》。
潘檉章(1626-1663):明清之際學者,字圣木,號力田,吳江(今江蘇)人。著有《國史考異》,顧炎武推其精審。
潘耒(1646-1708):清初學者,字次耕,又字稼堂,吳江(今江蘇)人。師事顧炎武,博涉經(jīng)史及歷算聲韻之學,曾參與纂修《明史》。
潘奕雋:清初書畫家,平生著述甚多。所著《叢三松堂集》,遍誦藝林。
潘恭壽:清初畫家,其族第多人都是當時知名畫家。
潘韜清代將領(lǐng),吳川人。乾隆中任閩浙督標水師營參將,守護臺灣有功,官至南澳鎮(zhèn)總兵。
潘仕成清廣東番禺人,字德畬。好藏書。道光間輯刊《海山仙館叢書》,首開于古籍之外,兼刻西歐翻譯諸書之例。*戰(zhàn)爭時曾聘請法國專家仿造西洋戰(zhàn)船,向清廷報告,未被采納。
潘齡皋清末進士。字錫九,河北安新人。歷官甘肅布政使等。
潘光旦(字仲昂,1899—1967年)中國著名社會學家、優(yōu)生學家。江蘇省寶山羅店鎮(zhèn)人。主要從事社會學、優(yōu)生學、心理學的研究與教學工作。1913—1922年在北京清華留學預備班學習。1922—1926年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攻讀生物學、遺傳學,獲學士、碩士學位?;貒髿v任吳淞政治大學教務長、光華大學文學院院長、吳淞中國公學大學部社會科學院院長等職,并講授優(yōu)生學、遺傳學、家庭問題、心理學和進化論課程。1934年任
清華大學教授、教務長、社會學系系主任。1952年任中央民族學院研究部第三室主任。他是最早發(fā)現(xiàn)家譜具有多元文化功能的大學者。他為了研究家譜,在住宅辟一室收藏家譜,靜心研究,多日不出。有朋友說他喜歡讀他姓家譜,而不修自己家譜,潘聽了笑而不語,好事者送上檻聯(lián):“尋自身快樂,光他姓門媚”。
潘世忠(1889--1930)江蘇青浦趙巷鄉(xiāng)(今屬上海市)人。中學畢業(yè)后,以勤工儉學赴法國深造,在飛行學校學習。以技術(shù)優(yōu)秀獲得法蘭西國際航空聯(lián)合會證書。回國后,任航空學校教官,兼任學校工廠廠長。潛心研制各種類型飛機。以*飛機作飛行表演,為航空界人士所折服,系我國第一個駕駛*飛機的人。1915年,在南苑航校研究設(shè)計的航空*獲得成功。1917年張勛復辟時,駕機討伐,迫其投降。1920年1月,被任命為航空廠廠長。后以腦傷致疾卒。
潘德明1908年生于浙江省湖州市,少年時寄居上海。是我國第一個以自行車和徒步形式進行環(huán)球旅行的旅行家,1930年在上海參加中國青年亞細亞旅行團,行至越南時只剩他子然一身,但他堅持不懈,乃以7年的時間,歷經(jīng)40余國,1937年7月返回上海。于1976年逝世,終年68歲。他有6位子女,多為畫家,大兒子潘薇生為大連人。
潘序倫(1893-1985):中國會計學家。江蘇宜興人。20年代,在上海創(chuàng)辦立信會計師事務所、立信會計學校和立信會計圖書用品社。建國后,任立信會計??茖W校名譽校長。著譯有《會計學》、《審計學》、《勞氏成本會計》等。
潘梓年(1893-1972):中國哲學家。江蘇宜興人??箲?zhàn)時期,在南京創(chuàng)辦“新華日報”,任社長近十年。建國后,曾任中南軍政委員會教育部部長、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副主任兼哲學研究所所長等職。全國人大代表。
潘菽(1897-1988):中國心理學家。原名有年,曾用名淑,字水叔[菽],江蘇宜興人。中國科學工作者協(xié)會、九三學社主要創(chuàng)始人之一。建國后,曾任
南京大學校長、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所長等職,全國人大代表、政協(xié)委員、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。
潘漢年(1906.1.12-1977.4.14):江蘇宜興陸平村人。1925年加入中國*,是左翼文化運動的創(chuàng)始人和領(lǐng)導人之一。長期領(lǐng)導敵區(qū)隱蔽斗爭和統(tǒng)戰(zhàn)工作,功勛卓著。上海解放后任常務副市長等職,協(xié)助陳毅市長為改造舊上海做了大量工作。1955年蒙冤關(guān)押達二十余載。1982年8月23日*中央《關(guān)于潘漢年同志*昭雪恢復名譽的通知》確認“他是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,卓越的無產(chǎn)階級革命戰(zhàn)士,久經(jīng)考驗的優(yōu)秀*員。政治上對黨忠誠,為黨和人民的事業(yè)作出了重要貢獻?!?
潘天壽(1897--1971)中國畫家、美術(shù)教育家。早年名天授。字大頤,自署阿壽、雷婆頭峰壽者、壽者,浙江寧海人。長期從事繪畫活動和美術(shù)教學。建國后,曾任中國美術(shù)家協(xié)會副主席、浙江美術(shù)學院院長。擅寫意花鳥和山水畫,遠師徐渭、朱耷、原濟等,近受吳昌碩、黃賓虹影響,布局善于"造險""破險",筆墨有金石氣,樸厚勁挺,氣勢雄闊,題識跌宕疏斜,有黃道周風。能融詩、書、畫、印于一爐,形成獨自風格。又長于指頭畫。于畫史、畫論研究有素。作品有《中國繪畫史》、《聽天閣畫談隨筆》、《治印談叢》、《潘天壽書畫集》等。 暫無! 潘
從學校排名(2015年校友會綜合排名)看,安徽師范大學114,南京審計學院363.
雖然安師大的排名靠前很多,然而從地理位置上,南京審計學院更好,安徽師范大學在蕪湖;從就業(yè)去向看,南京審計學院優(yōu)勢學科的畢業(yè)生發(fā)展會好很多;為了將來有更好發(fā)展,重點考慮下就業(yè)和未來薪資。排名這東西有時候很虛,對你沒絲毫好處。
南京審計學院的審計學、金融學、財政學、會計學、理論經(jīng)濟學都值得考慮;
截止2014年,學校擁有浦口、莫愁兩個校區(qū),占地2000余畝。擁有28個本科專業(yè),一級學科碩士點3個,教育部特色專業(yè)建設(shè)點3個,江蘇高校優(yōu)勢學科1個,江蘇省重點學科4個。學校是一所以審計為品牌,經(jīng)、管、法、文、理、工等學科相互支撐、協(xié)同發(fā)展的財經(jīng)類院校。
2007年,被國際內(nèi)部審計師協(xié)會(IIA)認定為中國唯一的“全球內(nèi)部審計教育伙伴”(IAEP)合作級院校,成為IIA在全球認定的39所高校之一,是全國首批審計碩士專業(yè)學位授權(quán)單位。
南京審計學院校前身為始建于1983年的南京財貿(mào)學院,1987年更為現(xiàn)名;1991年由審計署直屬;1993年升格為本科院校。2000年,調(diào)整為江蘇省與審計署合作共建、以江蘇省管理為主;2002年,原南京金融高等??茖W校并入南審,組建新的南京審計學院;2011年變更為國家審計署、財政部、教育部、江蘇省*三部一省共建高校。
☆安徽師范大學簡介☆:
1972年起用安徽師范大學的校名,校園占地總面積195.25萬平方米,建筑面積79.09萬平方米,教學科研儀器設(shè)備總值3.14億元。學校圖書館是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,藏書豐富,種類齊全,現(xiàn)有圖書278.7萬冊。學校已經(jīng)形成了博士-碩士-學士不同教育層次等類啟豎型的完整的人才培養(yǎng)體系,已發(fā)展成為一所學科門類齊全,師范與非師范并舉高等院校。全國首批具有接受公費來華留學生資格的高校、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予權(quán)高校、國家華文教育基地;學校具有副教授自審權(quán)和推薦免升猜試研究生資格。
目前有博士學位授權(quán)一級學科點5個(中國語言文學、生物學、生態(tài)學、中國史、化學),50個博士學位授權(quán)二級學科,5個博士后流動站。碩士學位授權(quán)一級學科點26個,157個碩士學位授權(quán)二級學科,本科專業(yè)87個。省部級重點學科18個。1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,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,5個安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, 8個省級和省高校重點實驗室(中心),1個省級工程技術(shù)研究中心,1個省高校工程技術(shù)研究中心,1個省科技創(chuàng)新公共服務平臺,2個省級創(chuàng)新團隊。1個國家級高中化學骨干教師培訓基地,1個國家級高中地理骨干教師培訓基地,1個國家級社會工作專業(yè)人才培訓基地。
學?,F(xiàn)有教職工2500余人,其中專任教師1660余人,副高以上專業(yè)技術(shù)職務者750余人,擁有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,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,“百千萬人才工程”國家級人選6人,教育部“新世紀優(yōu)秀人才”支持計劃7人,“皖江學者”特聘教授5人、講席教授7人,省學術(shù)悄笑大與技術(shù)帶頭人28人、省學術(shù)與技術(shù)帶頭人后備人選47人,5個省級教學團隊,10個省級教學名師,12個省級教壇新秀。各類在籍學生37400余人,其中,研究生3800余人,普通本科生21600余人,留學生220余人,成人本??粕?1700余人。
安徽哪所大學的會計專業(yè)比較好?
安徽財經(jīng)大學、
安徽大學、
安徽工業(yè)大學、
銅陵學院
-上面幾所的會計專業(yè)都挺好,安徽財經(jīng)大學會計學是省級A類重點學科,安徽工業(yè)大學會計學是B類省級重點學科,銅陵學院會計系師資差嘩和底蘊都挺不錯,在二本中是非常強的,就業(yè)不錯!
挺好的,安徽省內(nèi)會計學這塊排名第一,其會計學是安徽省A類重點學科,國家級特色專業(yè),實力挺不錯,全國知名,會計等優(yōu)勢專業(yè)本科錄取分數(shù)超過一本線40 ---50分(不同省份、不同年份,不一樣,詳情請在安徽財經(jīng)大學本科招生網(wǎng)查看?。?
安徽財經(jīng)大學會計學院
安徽財經(jīng)大學會計學專業(yè)設(shè)立于1959年建校之初,1985年成立會計學系,2005年更名為會計學院。
1985年經(jīng)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設(shè)立會計學碩士點,2001年,會計學科被確定為安徽省重點學科,2002年,會計學專業(yè)被確定為安徽省教改示范專業(yè);另外會計學專業(yè)還是國家級特色專業(yè)建設(shè)點,2010年同時取得會計專業(yè)碩士(MPAcc)和資產(chǎn)評估專業(yè)碩士(MV)兩個專業(yè)碩士學位授予權(quán)。2011年在中注協(xié)評估中,在22所財經(jīng)類大學中排名第七?!稌媽W》、《審計學》、《財務管理學》為省級精品課程,《企業(yè)財務管理學》是省級重點課程、國家級重點教材,會計實驗室為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?!敦攧諘媽W》、《成本會計》、《會計電算化》為校級精品課程。
會計學院各專業(yè)每年新生報考十分踴躍,入學成績在學校各專業(yè)中均居前列。其中注冊會計師方向,以安徽省為例,2011年絕大部分考生是高于一本線50分以上錄取的。全院在校本科生共計約2880人,研究生195人。畢業(yè)生就業(yè)情況很好,一次到位率各年均達到85%以上。CPA方向?qū)W生的2010年大學英語六級通過率達到100%。我院09級會計專業(yè)代響玲同學被評為“蚌埠市十大杰出青年”。畢業(yè)生中的許多人已成為經(jīng)濟管理工作中的骨干和高校、科研單位的學術(shù)帶頭人。
2011年上半年,中注協(xié)組織專家組對全國20所具有注冊會計師(CPA)專業(yè)方向培養(yǎng)資格的高等院校進行了第三次教學質(zhì)量評估,我校CPA專業(yè)方向榮獲第7名。我校會計學CPA專業(yè)方向2006年首次參加教學質(zhì)量實地評估獲第13名,2007年第二次參加教學質(zhì)量實地評估獲第11名。此次排名的躍升表明我校CPA專業(yè)方向辦學質(zhì)量不斷得到社會認可和上級部門肯定。2007年以來,共有25位同學被中注協(xié)選拔送往境外相關(guān)會計師事務所實習,保持了CPA專業(yè)方向在我校乃至全國的品牌優(yōu)勢地位,為我國的注冊會計師行業(yè)培養(yǎng)了一批優(yōu)秀的后備人才。
專業(yè)建設(shè)
1.1985年獲得會計學碩士授予權(quán)單位;
2.1995年獲得全國22所CPA試辦院校之一;
3.2001年被確定為省級重點學科;
4.2002年會計學專業(yè)被評為省級教改示范專業(yè);
5.2005年被評為省級基礎(chǔ)課實驗教學示范中心;
6.2007年被評為省教育系統(tǒng)先進集體;
7.2008年被評為國家級特色專業(yè)建設(shè)點;
8.2010年同時取得會計專業(yè)碩士(MPAcc)和資產(chǎn)評估專業(yè)碩士(MV)兩個專業(yè)碩士學位授予權(quán)
目前,學院設(shè)有會計、審計、財務管理三個系,開設(shè)會計學、審計學、財務管理三個專業(yè)和會計學—CPA專業(yè)方向(我校是1995年經(jīng)財政部等五部委批準確定為全國23所開展CPA專業(yè)方向教育的試辦院校之一)以及會計學(ACA)實驗班。學院會計學碩士點是全國第三批,也是安徽省第一批擁有會計學碩士學位點。同時擁有會計專業(yè)碩士(MPAcc)、資產(chǎn)評估專業(yè)碩士(MV)和審計專業(yè)碩士(MAud)三個專業(yè)碩士學位點。學院擁有一個省級會計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兩個校級虛體研究機構(gòu)。
學院現(xiàn)有專任教師78人,教授16人、副教授24人、博士(含在讀博士)29人,其中: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,安徽省學術(shù)技術(shù)帶頭人和優(yōu)秀中青年骨干教師13人。有注冊會計師、注冊資產(chǎn)評估師等雙師型教師27人。
會計學科是安徽省重點學科,會計學專業(yè)是國家特色專業(yè)和安徽省教改示范專業(yè)。學院擁有包括一個國家級實踐基地在內(nèi)的40多個校外各虛巧行類實踐基地。
近年來,學院不斷加強科研建設(shè)和教學改革力度。在《管理世界》、《會計研究》等期刊發(fā)表論文200多篇,主持完成國家級和省部級重點科研教研項目50余項。榮獲省部級等科研教研成果獎20余項,撰寫專著、主編國家寬豎和省規(guī)劃教材等20多部。8門專業(yè)核心課程為省級或校級精品課程。此外,學院與美國北園大學、臺灣政治大學、
中國人民大學等多家海內(nèi)外高等院校建立了長期合作關(guān)系。
以上就是大學路整理的安徽審計學??茖W校排名 安徽哪所大學的會計專業(yè)比較好?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,想要了解更多信息,敬請查閱大學路。